面對美國加徵關稅,台灣產業可以如何因應? | 數位時代

台灣產業應對美國加徵關稅的策略

面對美國對台灣商品加徵關稅,儘管稅率從32%降至20%,仍高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這項調整無疑增加了台灣出口商的成本,使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受到影響。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這項額外的關稅負擔更讓台灣的出口壓力雪上加霜。

產業自救與多元市場開拓

台灣產業除了加強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爭取更優惠的關稅待遇外,也應積極開拓其他市場,分散出口風險。尤其在美國祭出關稅分級制度,對未達成協議國家課徵10%關稅,並對規避關稅行為祭出高達40%懲罰性稅率的情況下,台灣企業更應審慎應對,避免觸及相關規定。

政府支援與產業升級轉型

政府應提供相關協助,例如提供出口補貼、協助企業升級轉型等,以減輕關稅帶來的衝擊。此外,加強供應鏈韌性,避免被認定透過第三國轉運規避關稅,也是重要的課題。總統賴清德雖表示這只是「暫時性關稅」,但短期內,台灣的出口商必須積極應對這項挑戰。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