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蝦拼晚點付」的延遲付款功能,與信用卡和銀行業務有何相似之處? | 數位時代

蝦皮「蝦拼晚點付」與信用卡及銀行業務的相似之處

蝦皮推出的「蝦拼晚點付」功能,允許消費者延遲付款,本質上與信用卡和銀行提供的信用延期服務具有相似性。這種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先消費,然後在下個月結清帳單,提供了一種「先買後付」的模式,這與信用卡的核心功能非常相似。

立法委員的擔憂與金管會的回應

立法委員關注「蝦拼晚點付」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尤其是它在功能上與信用卡相似,卻不受金管會的直接監管。立委林楚茵指出,這種服務可能成為信用擴張的漏洞,類似過去的「雙卡風暴」。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由於蝦皮目前被定義為第三方支付業者,主管機關是經濟部。然而,金管會已開始關注此議題,並將透過與蝦皮合作的銀行來了解詳細情況。

銀行業務的潛在關聯

立委江永昌認為,「蝦拼晚點付」已經涉及類似銀行業務的範疇,形同「類銀行」服務。金管會的回應指出,蝦皮的晚點付功能允許使用者最多延遲15天付款,且通過合作銀行從用戶帳戶扣款,初步判斷不屬於金融特許業務範圍。但金管會承諾將從整體市場管理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關心銀行與蝦皮之間的合作關係,以確保金融穩定和消費者權益。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