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天眼通的倒閉,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問題累積的結果。根本原因在於產品未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痛點,以及團隊在策略和心態上的偏差。網路創業家Mitter Chiang分析了天眼通倒閉的五大原因,點出了該團隊在資訊處理、社群經營、市場策略以及心態上的問題。
求職天眼通以「平衡勞資職場資訊」為願景,但其開放式留言形式導致資訊混亂,難以辨證。過於依賴大眾的表述能力,使得平台充斥主觀評論,缺乏客觀、具體的資訊,最終淪為情緒化的發洩平台,無法有效釐清事實。若要解決此問題,應參考Google等公司的做法,對使用者評論進行有條件的限制,例如詢問具體工時、薪資、職場謾罵次數等,使資訊更具體、可比性,並建立權威的評分機制。
天眼通缺乏社群經營的動機和策略,未能有效吸引使用者持續參與。由於多數人只在遇到負面職場體驗時才會使用該平台,導致資訊零散、密度不足,難以產生價值。平台需要洞察社群經營的本質,建立循環動機,例如提供誘因鼓勵使用者分享資訊,或舉辦相關活動增加互動,才能有效提升平台的活躍度。
天眼通參考國外匿名網站的商業模式,卻忽略了台灣市場的獨特性。在人口大國,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使用,也能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但在台灣,需要更高的普及率才能維持生存。因此,台灣網路創業應避免盲目模仿大國模式,應深入了解台灣市場特性,制定更符合本地需求的商業模式。
團隊可能過於專注於技術開發,而忽略了客服、法務等其他重要面向。新創團隊需要意識到,所有問題都必須親力親為解決,而非將責任歸咎於「奧客」或市場環境。矽谷成功的科技公司,除了技術之外,在其他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天眼通可能過於依賴倡議和道德訴求,試圖改變系統性問題。然而,僅靠道德說教難以改變人性,也無法有效解決複雜的系統性問題。更有效的方法是深入了解遊戲規則,找出關鍵節點,並制定有效的策略。
求職天眼通的失敗,並非源於勞資對立,而是產品本身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儘管如此,團隊的行動力和創業精神值得肯定。期許創業者能從這次經驗中吸取教訓,調整策略,繼續為改善台灣的職場環境而努力。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