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新智能如何利用其上游材料優勢,來發展中游電池芯生產? | 數位時代

台塑新智能如何利用上游材料優勢發展中游電池芯生產

台塑新智能正積極利用其在上游材料的優勢,擴展至中游電池芯的生產。台塑集團在電池材料領域深耕多年,已實現70%以上的電池芯上游材料自製率,包括鋰鐵正極材料、電解液、銅箔以及隔離膜所需的聚丙烯(PP)。這項垂直整合的優勢使台塑能夠有效地跨足中游電池芯生產,建立更完整的產業鏈,從而降低成本並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

台塑新智能的策略與應用擴展

為擴大電池芯的應用範圍,台塑新智能除了專注於電動車和儲能系統外,還計劃積極推動家用、商用及工業用儲能系統,以提高能源效率並支持再生能源的利用。此外,台塑新智能也計劃投資電池回收技術,以確保關鍵材料的可持續供應,並與美國太陽能電動車公司Aptera Motors合作,共同開發新一代的車用磷酸鋰鐵電池,目標在2024年出貨,顯示其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上的積極佈局。

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台灣的電池產業迎來了發展機遇。除了台塑之外,台泥和鴻海等大型企業也紛紛加大對電池產業的投資,計劃在台灣建立大規模的電池芯生產基地。DIGITIMES Research 的分析指出,台灣的電池芯產能預計在2027年達到13GWh,但仍可能僅能滿足國內50%以上的電池需求。因此,台灣的電池芯廠商預計將持續擴產,以應對車輛電動化和儲能系統發展的趨勢。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