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on Energy的「磁慣性融合」技術如何運作?
Answer
Helion Energy「磁慣性融合」技術解析
Helion Energy 是一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核融合新創公司,其獨特的「磁慣性融合」技術吸引了包括微軟和 OpenAI 在內的科技巨頭的投資。該公司目標在 2028 年實現商業供電,致力於實現零碳排放、無核廢料,且能源近乎無限的未來。
磁慣性融合技術原理
相較於傳統核電廠的「核分裂」,核融合是將兩個較輕的原子核(通常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極高溫和高壓下融合成較重的氦原子,藉此釋放出巨大能量。Helion Energy 的「磁慣性融合」技術使用氘和氦-3 作為燃料。氘可以從海水中提取,而氦-3 是融合氘原子後的產物。該技術利用磁鐵產生的高磁場來約束高溫電漿體,並透過快速擠壓電漿體產生核融合反應,無需像傳統核融合反應爐一樣將水變成蒸汽推動渦輪機發電,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技術優勢與發展現況
Helion Energy 的反應爐體積相對較小,成本較低,並且可以直接產生電力。根據執行長 David Kirtley 的說法,這些反應爐可以產生 50 兆瓦的電力,足夠供應約 4 萬個美國家庭用電。目前,Helion Energy 已經建造了六個原型機,並在 2021 年 6 月成為第一家將電漿體加熱到 1 億度的私人核融合公司。他們預計今年第七代原型機「北極星(Polaris)」將開始運作,如果成功,北極星將成為第一台展示淨電力輸出的核融合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