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最初於 2019 年宣布將淘汰第三方 Cookie,但經過四年多的準備,多次延遲後,最終正式宣布將不再淘汰第三方 Cookie。Google 在官方部落格表示,此決定的原因是考量到淘汰 Cookie 對市場影響過大。然而,外界推測還有另外兩個主要原因促使 Google 放棄這項決策。
Google 原本計劃以「隱私沙盒(Privacy Sandbox)」技術取代 Cookie。隱私沙盒透過 API 將用戶根據瀏覽行為和興趣分組,創建「群體」,廣告商可以針對整個群體進行定位,從而保護個人隱私,避免跨網站追蹤。Google 聲稱,在沒有使用隱私沙盒的情況下移除 Cookie,出版商的收入將減少 34%;但加入隱私沙盒後,收入可成長 13%。
然而,隱私沙盒自推出以來一直備受爭議。歐盟和美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擔心 Google 可能利用該技術控制廣告技術市場,削弱競爭對手的能力。電子前哨基金會(EFF)批評隱私沙盒讓 Google 對瀏覽器中的廣告有更多控制權,且並未真正保護用戶隱私,實際上仍在追蹤用戶的網路使用情況,以服務 Google 的廣告業務。此外,蘋果 Safari 和 Mozilla Firefox 等其他主流瀏覽器也以隱私疑慮為由,拒絕提供隱私沙盒服務。由於隱私沙盒的爭議和未成熟,貿然淘汰 Cookie 可能會損害 Google 核心的廣告收入。
在 Google 準備替代方案的同時,市場上湧現了各種廣告技術和行銷解決方案,旨在協助品牌擺脫對 Google 的依賴。品牌顧問公司 One Shot 執行長黃一峰指出,台灣品牌已開始大規模使用精準投放的「受眾包」,也就是擁有網站和數據的業者將其會員數據整理成去識別化的資料包,出售給需要的品牌,品牌即可利用這些數據精準投放廣告。
目前,新聞媒體的瀏覽紀錄、零售媒體的消費紀錄和電信數據是最搶手的三種數據類型。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品牌了解用戶的興趣、購買習慣和搜尋內容。因此,黃一峰認為,Cookie 是否退場對品牌影響不大。然而,對於提供「受眾包」的業者來說,Google 的回歸將帶來不小的壓力,因為他們將與 Google 競爭,爭奪品牌的廣告預算。這將促使業者更加注重數據的精準度,以提供更高的廣告價值。總而言之,市場上的廣告科技公司正在快速成長,即使 Google 放棄 Cookie 退場政策,廣告行銷界也已經進入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