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伺服器中 GPU、ASIC、FPGA、TPU 等晶片如何提升算力?
Answer
AI 伺服器中各類晶片如何提升算力
AI 伺服器與傳統伺服器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晶片組成。傳統伺服器主要依靠 CPU 提供算力,而 AI 伺服器則額外搭載 GPU、ASIC、FPGA、TPU 等晶片,以應對 AI 運算所需的大量平行處理需求。這些晶片各有特點,能有效提升 AI 伺服器的整體運算能力。
各類晶片的算力提升方式
- GPU (圖形處理器): 最初設計用於處理圖形運算,但因其大規模平行處理能力,現廣泛應用於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GPU 透過大量核心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加速 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過程。
- ASIC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為特定應用量身定制的晶片,能針對特定 AI 演算法進行優化,提供更高的效能和能源效率。例如,Google 的 TPU 就是一種 ASIC,專為加速 TensorFlow 框架下的機器學習任務而設計。
- FPGA (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 具有可程式化的特性,允許工程師根據不同需求重新配置晶片的功能。FPGA 在 AI 應用中常用於加速特定演算法或實現自定義硬體加速器,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 TPU (張量處理單元): Google 專為機器學習工作負載設計的 ASIC,特別擅長執行張量運算,這是深度學習模型的核心運算。TPU 在處理大型模型和海量數據時,能提供比 CPU 和 GPU 更高的效能。
台灣廠商在 AI 伺服器供應鏈中的優勢
台灣電子代工廠在全球 AI 伺服器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例如鴻海、廣達、緯創、英業達等,都已成為國際大廠如 Meta、Google 及 NVIDIA、AMD 的合作夥伴。這些廠商在 AI 伺服器的各個製造階段都有涉略,從主機板製造到整機櫃解決方案,展現了台灣在 AI 伺服器供應鏈中的強大實力。其中,鴻海更佔據全球 AI 伺服器市場 40% 的市佔率,是 AI 伺服器製造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