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上下文協定(MCP)如何幫助企業簡化導入AI流程? | 數位時代

模型上下文協定(MCP)如何簡化企業導入AI流程

模型上下文協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旨在解決企業導入AI時面臨的數據整合挑戰。傳統上,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開發API介面,以整合來自不同來源、格式各異的數據,才能讓AI有效運作。MCP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介面,讓AI能夠更輕鬆地存取和理解各種數據,免去繁瑣的整合開發工作,就像提供了一個「萬能轉接頭」。

MCP的定義與運作方式

MCP由Anthropic於2024年11月推出,它定義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讓AI模型可以向外部工具請求服務和數據。透過提供AI上下文指示,MCP協助AI決定使用哪些工具、按什麼順序、以及如何將工作流程連結在一起以完成任務。MCP不僅是一個轉接頭,更像是一本使用說明書,幫助AI理解企業數據和應用情境,包括數據結構、業務邏輯、專業術語等。例如,在銀行客服系統中導入AI時,MCP能提示AI銀行的房貸規則、違約金計算方式,以及哪些客戶符合提前還款條件等資訊。

MCP的三大組成部分

MCP的運作涉及三個主要組成部分:MCP主機(Host)、MCP客戶端(Client)和MCP伺服端(Server)。MCP主機是需要透過MCP存取外部工具的AI模型,例如Claude、ChatGPT等。MCP客戶端是AI存取MCP的程式碼,讓AI可以透過MCP來請求特定的工具或數據來源。MCP伺服端則提供AI所需的功能與數據,可以是遠端應用程式或本地數據來源,例如Slack、Gmail、Google日曆、Mac檔案系統等。透過這三者協同工作,AI能夠更方便地存取和使用各種外部資源,進而簡化企業導入AI的流程。

MCP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雖然MCP有許多優勢,但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MCP市場主要由Anthropic主導,要使其成為普遍通用的標準,還需要更多模型供應商跟進採用。此外,MCP協定本身的複雜性也對開發者構成挑戰,特別是在部署和維護過程中,企業需要大量的內部協作。儘管如此,為AI打造更方便的萬能轉接頭仍是主要發展趨勢之一。Google推出的A2A協定是個例子,它延伸自MCP,專門用於串接AI代理,顯示了業界對於簡化AI導入流程的持續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MCP有望成為企業導入AI的重要工具。


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
本頁為精簡版,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
👉 View Full Version | 前往完整版內容